列车浮了起来,“抱”着铁轨,贴地“飞行”,仿佛轻风掠过;满满当当一杯水,立在车内地板上,爬坡拐弯,杯稳如初,滴水未溢——今年5月以来,往返长沙高铁南站至黄花机场的人们,都可以来一次奇妙的磁浮体验。仅仅20分钟,便捷舒适又稳当。

这条全长18.55公里的中低速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百分百湖南“智造”,烙上了两项“第一”:既是中国首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悬浮线,也是目前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中低速磁悬浮线。

近几年湖南的创新成绩单特别靓:世界运行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大面积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稻,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

除了这些规模数一数二的“明星”大块头,在湖南的创新版图上,更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1300余家行业“隐形冠军”,虽偏居一隅,却影响世界。

2016年1—6月,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8%,服务业增长9.5%,移动互联网产业增长71.6%。

根据科技部7月20日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湖南201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同比提高了4.6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首位。

素来敢为人先的湖南,对创新发展的理念领会更深刻,实践更积极。

多了一些奇思妙想。“玻璃面板为什么不能用在手机上?”13年前的这个灵感,让一个做手表壳的8人小作坊,发展成了现有员工近9万人、市值超过500亿元的蓝思科技公司。

蓝思科技

多了一些超前思维。位于湘潭经开区的泰富重工,不像其他工程机械企业只卖产品,而是一个订单,从设计、施工到融资一揽子解决。公司投产仅三年,产值逼近200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多了一些专注精神。18年深耕环保领域,当别人都把投资目光聚焦于房地产等“来钱快”的行业时,刘正军矢志不渝,终于成就了今日的永清环保——湖南唯一一家A股上市环保企业。

永清环保

多了一些勇气担当。就像那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能在短短2年之内,从一纸蓝图成为乘客眼里的“追风者”,除了研发单位的恒心与建设单位的齐心外,最重 要的,是决策者的决心。“企业开发这个项目有10多年了,如果政府不推动应用,就落不了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 友梅感慨,“创新的源头是企业,但创新成果的市场准入需要政策的支持。”

没错,创新伟力的迸发,要多一些政府的包容护航。湖南湘江新区是去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承担着包括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在内的六 大重点任务。如何让创新者减少顾虑,为其撑腰壮胆?新区近日出台了《关于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为锐意改革者买了一份“安全险”。“不沿 海,不沿边,要素驱动的老路走不通,如果再不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建设美丽富饶新湖南还从何谈起。”湖南的决策者如是说。

企业的动力,市场的活力,政策的引力,政府的定力,创新需要多种合力。在三湘大地上,这些力量正在蓬勃生长。

“以前我讲在我90岁前,要实现每公顷17吨的目标,现在看来,有望实现18吨。”7月初,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86岁的袁隆平,壮怀不已,又生长着新的梦想……

入洞庭,取长江,湘江逶迤北去。

这是一条淌金流银的致富河,3个60%足以说明:湖南60%的人口沿江而布,60%以上大中小企业沿江而立,整个湘江流域的GDP占湖南60%。

然而,这还是那条“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物霜天竞自由”的生态河吗?

湘江很“受伤”:沿江工矿企业无序排放,重金属超标,水质被污染;挖砂船不受约束,河床被破坏……

湘江跌宕起伏,映射着湖南的发展走向:尽管“十二五”期间,湖南全省GDP跃上2万亿元台阶,经济总量连续4年稳居全国前十,但是新旧动能转换较慢、结构不均衡、质量不够高等“硬伤”依然明显。

怎样重现一江清水,怎样让湖南的发展再上台阶?这既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创新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既是环境倒逼,更是主动抉择

浏阳经开区

出长沙,溯江南行,访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衡阳水口山、郴州三十六湾等七大重点治理片区,见到的是“硬骨头”,听到的是“高压力”。

位于娄底冷水江市的锡矿山,有“锑都”之称,锑储量居世界首位,产量占全球60%。如今,这个百年矿区在历经几十年繁荣之后,站在了十字路口。

一边是采空区地质灾害险情频发、工业废渣堆放污染水和空气等沉重的环境代价,一边是落后的锑生产和加工工艺,而且产品价格还在不断下滑。

老树怎样发新枝?冷水江市委副书记刘杰说,地方党委政府深切体会到,过去“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已经走不通,硬要闯出一条新路才行。

生态修复需要新技术,产业涅槃需要转方式……干部群众达成共识,在一个“新”字里写文章。

闪星锑业公司,是锡矿山近年来整顿锑产业留下的唯一一个国企。加大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生产高端锑品,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艰难突围。

锡矿山,好比一扇窗,让人看到,对于有色金属之乡湖南来说,发展方式不得不转,创新驱动不得不行。

持续多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对于湖南追求创新而言,似乎是一种外在倒逼,事实上,这更是新常态下湖南人的一个主动抉择。

我国中西部地区首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浏阳经开区就是一个生动事实。

浏阳经开区产业布局紧紧围绕“新”字做文章——培育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一批新兴产业,占园区总产值超过九成;汇聚了蓝思科技、尔康制药等一批创新 型企业,牢牢占领住行业的最前沿。“宏观经济越不好,越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浏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说。2015年,全区技工贸总收入突破 1000亿元,晋级千亿级产业园区。

从一张白纸,到晋级“千亿”,浏阳经开区花了18年时间,尤其在经济形势严峻的今天,这个格外耀眼的成绩,折射出湖南人对于创新驱动的孜孜以求和高度自觉。

早在几年前,湖南就率先出台纲领性文件《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着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如今,湖南省进一步明确,新一轮起跑线上,要以自主创新引领带动,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既要补上旧账,更要走好新棋

湘潭竹埠港,这片紧临湘江东岸、面积1.74平方公里的化工园区,又变得热闹起来。

竹埠港曾经繁荣了几十年——作为全国14个精细化工园区之一,28家化工企业集聚于此,年产值45亿元,最多的时候有1万多人。两年前,政府作出“退二进三”决定,企业关停搬迁,竹埠港变得异常安静。

“断尾”求生。阵痛之后,竹埠港而今又好像回到当初。走进原来一家化工厂的厂房,机器轰鸣,工人正在紧张操作,不过不是生产化工产品,而是正在进行土壤修复作业——将当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按比例添加药剂和水,再进行充分搅拌,经检测合格达标的土壤,应用于道路路基等基料回填。

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当地政府和湖南环保行业唯一的上市公司永清环保合资组建的生态治理公司。

土壤修复作业

引入市场化公司,对历史遗留下来的废渣废水进行处理,竹埠港走出新生第一步。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其成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为我国老工业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探路。

肩负几项国家试点任务的永清环保是家民营企业,在我国环保产业异军突起,要归功于这些年湖南狠抓恶补生态欠账,“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是与大象共舞。”公司董事长刘正军说。

公司成立于1998年,18年时间,掌握了一批“水、气、土壤”治理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技术,从一家区域性、单一型环保公司跃升为全国环保全产业链龙头企业。

永清环保并非个例。近年来一批环保企业在湖南应运而生,逆势生长,成为湖南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据统计,全省环保产业产值从2008年的40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600亿元,年均增速20%以上。

走创新驱动,不喊口号,扎实行动。湖南在补生态旧账的同时,植入创新基因,在新兴产业方面强势出击“走新棋”。

增长71.6%——今年8月初,湖南晒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期中答卷”,全省移动互联网产业这样亮相。

仿佛一夜之间,长沙市悄然亮出了“移动互联之都”的名片:目前仅在长沙市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达1500家。两年前,全长沙才100多家。如今,移动游戏、移动生活、移动金融、移动电商等几大产业集群,仅2015年就实现营业收入256亿元。

一个中部省会城市,靠什么站上“互联网+”的风口?“一方面,国内湘籍移动互联网精英人才云集,招商打了亲情牌;另一方面从引进来到培育扶持,政府都有一整套政策体系。”长沙市高新区信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肖勇军说。

从事“O2O”移动生活服务的“58到家”,不久前总部正式落户长沙。负责人说,作为湖南老乡,除了看中主场作战的优势之外,更瞄准了长沙的人才洼地以及后发优势。

长沙移动互联产业崛起,绝非“盆景”。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5.8%,占规模工业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在钢铁、烟草、工程机械等传统支柱产业增长不乐观的情形下,湖南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领域,正走出一步好棋。

既要政府给力,更要企业奋起

8年,晋级国家级经开区;10年,建成千亿园——湘江中上游,湘潭经济开发区2003年成立,一路高歌。

然而刚驶入“快车道”,这一两年便不得不面临速度放缓的尴尬。园区党工委书记孙银生上任不到一年,充分感受阵阵“寒意”:一些园区企业出现负增长,有的甚至停产或半停产……

如何才能“梅开二度”?“创新才是驱动发展的最强动力,特别是园区,必须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孙银生说,政府要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规划引领,二是产业培育,三是政策支持。园区已下定决心,向原来行政色彩浓郁的机构体制开刀,要创建“一流的体制、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团队”。

政府和企业,就是创新驱动这枚硬币的正反面。两者关系如何协调?湖南在实践中意识到:既要用好有形的手,让政府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又要放活无形的手,促使企业自觉创新、勇于创新。

政府的手,不是更多发挥,而是更好发挥作用。“政府之手不能越位,最重要的是划底线、定标线、明上线,这样政府规矩、市场规则、企业规范就易于形成了。”湖南省委深改办专职副主任秦国文说。

“不当‘管家婆’,舞好‘指挥棒’。”多位与创新工作相关的省直部门领导坦言,从以前的管理项目、资金,变为现在研究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开发规划、制定政策法规、优化公共服务等,企业创新热情正在被“释放”出来。

沿湘江走访,一个又一个企业在自主创新的竞技场上风生水起:
投产仅3年,产值已过百亿,在机械工程制造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却逆势增长,国际市场捷报频传,亿级美元订单不断……位于湘潭经开区的泰富重工,不像其他装备企业,只卖工程机械,而是一个订单,解决从设计、施工到融资等一揽子问题。“从卖产品到卖产品+服务,企业发展的天花板一下子就捅破了,原先面对的只是个百亿级的市场,现在面对的是千亿级的市场。”公司董事长张勇说。 血糖检测,试纸容易受温度等外界因素影响,干扰检测结果。位于长沙市高新区的三诺生物,自主研制的血糖仪试纸随时随地检测,结果精准。同时,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可以把检测结果远程传给医院护士。公司迅速成长为国内血糖仪市场份额占有率第一的厂家。 药品“毒胶囊”事件频发,有没有替代品?浏阳经开区的尔康制药,潜心13年,一举突破植物淀粉胶囊产业化技术瓶颈。目前,公司已经建立了从原材料到生产加工、物流仓储,再到终端销售服务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全球首个木薯淀粉胶囊产业化企业。
尔康制药

政府给力,企业奋起,两者缺一不可。”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说,做到这一点,“创新湖南”这部引擎动力将更澎湃、活力将更充沛、实力将更强劲。

既要一枝独秀,更要满园春色

1.立足全国看创新,湖南可圈可点:

根据《2015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湖南201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为54.29%,同比提高了4.68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首位。

统计表明,湖南依靠全国第二十七位的人均可支配财力和全国第十七位的政府研发投入,取得了全国第五位的国家级科技奖项、第八位的创新绩效和第十位的综合创新能力。

2.立足湖南看创新,不得不看长株潭。

以株洲田心为例。这块8平方公里的创新热土,占据全球轨道交通产值的20%。一个中车株洲研究所,着力轨道交通核心装备研究生产;一个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着眼轨道交通整车生产。“双子星”交相辉映,创新成果连连,即使在全球舞台上,也总能引来注视的眼光。

这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创新核心极,这也是湖南省的经济增长极。

两年前,拿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牌子,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在已有的自主创新优势上,又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一直以来,较之长沙、株洲,湘潭创新方面相对落后。最近调任湘潭任市委书记的曹炯芳直言,湘潭再也不能错过这一轮发展时机,一定要充分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块牌子,实现后发赶超。

湘潭的“智造谷”应运而生,目标是比肩株洲“动力谷”和长沙麓谷的“创新谷”。可以预期,不久,在创新驱动之下,长株潭城市群将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光有长株潭还不够——湖南把创新的眼光,瞄向了大湘南、大湘西、洞庭湖经济圈等经济板块。“湘南的产业转移,湘西的文化旅游,洞庭湖的生态经济,都要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湖南省省长杜家毫说。

梳理近年来湖南的创新成绩单,诸多世界之最,令人惊叹:世界运行最快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世界大面积亩产最高的超级杂交水稻,世界最长臂架混凝土泵车,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

而在湖南的创新版图上,不仅有成立时间长、规模数一数二的“明星”大块头,也有诸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隐形冠军”。

他们大多偏居一隅,却影响世界。中南大学对面的老巷子里,首创出国内首台汽车座椅调节器;长沙县的千山药机,首创易拉罐式输液瓶,出口欧美;宁乡经开区的涂料,被用到三星、苹果手机上……

湖南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计划,已经有1320多家中小科技型企业成为行业“隐形冠军”。他们每年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400多个,年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100多项。

“多些,再多些!”湖南憧憬的不仅是“明星”大块头,还有“隐形冠军”——那才是湘江之畔的最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