捞刀河杂谈 与历史的对话,让我找到英雄的真谛

发布日期:2017-05-31作者:胡晓江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我以为,这个概括精辟但不全面。

    阅读历史,可以读到许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军事的、文化的、哲学的、伦理的种种,是大百科全书。阅读时,若能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则是饕餮大餐、善莫大焉。但我们又总是先入为主地以为,历史是多么遥远、多么严肃、多么刻薄的事情,与我们小老百姓的关系不大。其实不然,昨天就是今天的历史、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而且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经历着、见证者,甚至创造者。无论你是伟人泰斗,还是凡夫俗子,都是这样。历史不管这些。

更何况,就是在10年、20年的时间内,历史也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件,只是懵懵懂懂的我们缺少反思、回望罢了。10年、20年,不过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水,但当你不小心真正走入历史的深处时,你会发现它依然是那么波澜壮阔,让你感叹、震惊,甚或会心一笑。

    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极不情愿地要去弄所谓的《365bet线上娱乐志》。那是一个烧脑、损眼、死细胞的活儿,甚至费力不讨好。面对20年来的园区历史,其陌生、茫然不言而喻。面对海量的、繁复的、芜杂的、碎片化的、似是而非的“资料”,其恐惧感与大海捞针、废矿寻宝无异。但又不得不去。我感觉,那就是一片莽莽苍苍的森林,走进去就会迷路,但又不得不走进去。

    文字工作是苦活。板凳要坐十年冷,我想狗尾续貂地加上一句:十年下来得痔疮。在梳理、统稿园区大事记时,我发现刚刚过去的这20年,确实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不说大道理、大数据、大政策、大成就,一些“小事”就够使人震撼的了。

    万事开头难,一个园区的起始与一个小贩开包子铺毫无二致。包子铺老板会对第一个进店买包子的人心存感激、记忆深刻,一个园区最初的那些入园企业,也确实有着无法抹杀的开创之功。尽管10年、20年内,风云际会、瞬息万变,当初的一些企业可能由于种种原因而灰飞烟灭。

    浏阳经开区初建于1997年,1月1日建设指挥部挂牌,5月8日开园奠基。从1997年至1999年的短短时间内,两次修订总体规划、三次搬迁办公场所、四次调整建设指挥部。而在招商引资的初期,就像“只见恋爱、不见结婚”的屌丝一样,招商的成功率极低。据初步统计,仅1997年一年内,有文字记载的招商洽谈就达25次,但签约率不到20%,履约率不到10%。站在20年后的2017年来看,1997年引进的企业还真实存在的只剩下1家。尽管那时候就提出了“建好工业园,再造新浏阳”的响亮口号。随后几年的情况,也大同小异。而当时那些项目的投资额、占地面积等指标,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完全是小儿科,投资3000万元已属天文数字。有个别洽谈时间延续了好几年的项目,最后都功亏一篑、失之交臂。甚至有些“煮熟的鸭子”都“飞了”。

    我毫不怀疑那些项目投资的真实性,毫不怀疑那些项目在招商过程中的艰巨性,其悲壮的失败只能说明创业的艰难。市场经济是无情的,但对创业者的尊重没必要“以成败论英雄”。因此,对建区之初某些举动的短视甚至幼稚,我都报以理解和敬意。就如同一个调皮的小孩在书本上乱写乱画,但也不能否认他日后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

    创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对创业的尊重与宽容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甚至这种创业、创新、创造的氛围比创业本身更为重要。心平气和、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地看待“失败者”,我们就能找到许多虽败犹荣的、曾被忽视的英雄。基于这种考量,我在园区早期大事记的修改中,保留了部分企业或投资者的名字,尽管那些都已经是过去时。

 

信息来源: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卫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