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 | 下好了一盘棋——浏阳经开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速写

发布日期:2016-12-13作者:章文正 王文隆 李飞

 

 

前  言

    201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02亿元,成为湖南省第五个“千亿园区”的浏阳经开区,今年经济数据再传捷报:前三季度实现工业总产值726.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240.9亿元,同比增长15.4%,高出长沙园区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在长沙五个国家级园区中,浏阳经开区工业增加值总量排名第二,增速排名第一。同时,浏阳经开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率为33.6%,高于长沙园区平均增加值率10个百分点,在长沙国家级园区中同样排名第一。

    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经济新常态下,浏阳经开区能实现经济增速逆势上扬,得益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体来讲,就是下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去一降一补”这一盘棋。

 

    章文正  王文隆  李飞

    进入冬季,浏阳经开区却热力尽显。鸟瞰这片沃土,目光所及之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创新企业鳞次栉比,就业员工精神抖擞,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处处透露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显著成效。

    随着浏阳经开区及其企业改革创新的持续深入,园区产业结构在潜移默化中转型升级。2015年,浏阳经开区综合实力在我省开发区中位居第四, 84.7%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比,在全省所有开发区中名列第一。同时,以全省首位的区域竞争力和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迈入“千亿园区”的浏阳经开区,已连续四年获评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等奖。2016年,浏阳经开区获评为我省目前唯一的电子信息类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在获批我省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以后,又于6月2日成功入选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我省共3家,全国仅33家),标志着浏阳经开区进入国家、湖南重大发展战略。

    累累硕果问根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浏阳经开区发展提速加挡的重要“燃料”。

 

    “去”芜存菁  助力转型升级

    得益于“三去一降一补”带来的改革动力、发展助力,如今的浏阳经开区正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步稳蹄疾、纵深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去”,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以去芜存菁之举,进一步优化浏阳经开区的产业结构。

    “在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园区企业是改革的实施主体,而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则是改革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主要负责对企业进行引导扶持,为落实改革提供服务支撑。”浏阳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力夫表示,在年初的经济工作会上就对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严密部署。

    面对园区少数生产效益不高、土地利用率低下、节能环保达标困难的“僵尸”企业,园区开出的是以转型升级去产能的药方。通过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成立电子信息产业服务中心、长沙e中心等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基础,同时推进“僵尸”企业兼并重组,招大引强,盘活土地,最终聚小成大,聚散成强。

    众多重获生机的企业中,宏灏基因“麻雀变凤凰”的故事尤为动人。曾深陷经营管理困境中的宏灏基因,是在浏阳经开区土生土长的一家高科技孵化企业,以前年纳税额最多也只有6万元,是园区引进上市公司控股,通过注入资金、加强营销、优化管理,使企业再度盘活。如今该公司年纳税跃升至3000万元,增长500倍,名副其实地从“跌停板”拉成了“涨停板”。

    另外,园区某台资企业因为市场变化、企业效益不好,老板跑路,工人一度聚众讨薪,成为园区内一个烫手的“山芋”。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园区主要领导勇挑重担,依照法律法规、市场经济规律,抽丝剥茧,8个月完成了公司重组,如今成为园区智能制造的代表,真正实现了“旧瓶装新酒”。

    据统计,浏阳经开区近年来成功促使26家企业完成兼并重组,不仅让“去落后产能”的目标在这里得以平稳达成,而且还实现了“老树发新枝、梅花二度开”,个个“去产能”实例都可成为当代园区破解陈旧难题的样本。特别是今年,园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再度加快,继蒙制药、嗑得响等完成兼并重组,重生的继蒙制药还成为香港上市公司泰凌医药首次在国内收购的医药工业企业。

    而且,浏阳经开区不光有“去产能”时的温情体贴,更有“去库存”时的严肃谨慎。

    对园区来说,“去库存”的“准心”瞄在园区的低端房地产项目上。这些项目多是园区以前积压的同质化房地产,设计、居住体验不大符合消费者需求。如何稳妥有效地消化这些“库存”将关系到园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进程。

    为此,浏阳经开区于今年3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具体方案,随后通过出台《浏阳经开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团购、拆迁户和农民工落户园区等方式去化存量;并采取引入中介、收回闲置土地、提高房地产开发行业整体能力、科学制定园区住房建设规划管控增量等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园区房地产的“去库存”工作,避免园区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并充分满足民众安居乐业愿望。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园区也没有忘记为企业金融“去杠杆”,确保资本运营的安全性。

    一方面,浏阳经开区为企业积极搭建了融资服务平台,主动协调对接银信、证券等相关单位,做好企业上市辅导工作,帮扶企业了解资本市场并尽快实现资本证券化、证券市场化。成立了企业互助协会,已获得6.6亿元信用贷款投放,成功促使原会员企业永清环保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今年园区第二期20亿元企业债券已分两批发行。园区近两年还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会为企业融资3亿多元。

    另一方面,园区根据国务院相关文件要求,改革投融资模式。以专业能力策划项目,大力引进开发建设的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市场化。通过积极打出PPP模式、组合担保等多种融资方式的“组合拳”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调整园区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比如以合理利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打造捞刀河商务区、中央生态商务区。

    在“去杠杆”举措的推动下,园区三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240.9亿元,同比增长15.4%,在长沙国家级园区中增速排名第一,总量排名第二,但资产负债率仅为33.8%,同比下降9.4%,低于全市20.7个百分点,将企业经营风险总体维持在了较低水平,保障了经济又好又快又稳发展。

 

   “降”在实处  做好改革“加法”

    如果说“三去”是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减法”,那么“一降一补”则可看作是为提升园区竞争优势、承载辐射能力和结构优化程度而进行的园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加法”。

    其中,“一降”包含的降成本可谓切中了企业利润增长的要害。“园区和企业是‘鱼水关系’,不论是制定出台扶持政策降低企业成本,还是通过简政放权来提高企业服务效率,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支持园区企业快速健康成长、做大做强。”郭力夫说。

    “为了给企业减负担、降成本,园区可是一分钱都不放过。”企业负责人如此为园区的诚意点赞。原来,浏阳经开区今年大力开展电力改革,加强与省市电力部门衔接,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为的就是让企业每度电的成本降低2-3分钱。

    “别看一度电才降低几分钱,但对我们来说相当于增加几千万元的利润!”蓝思科技负责人无不激动地表示。对用电大户蓝思科技来说,每年光电费就得数亿元,每度电能下降2-3分钱,为企业节约的成本高达数千万元。

    此外,浏阳经开区在今年4月出台政策对新引进工业企业燃气、蒸汽开户费进行全免。6月,园区成立了土地储备分中心,保障企业用地,降低用地成本。7月,全面实施园区企业社保缴费分年度达标的改革,切实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成本。

    不光是经济成本,如何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也同样是园区管委会心头所急。

    早在去年7月,浏阳经开区就已实现两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五证合一”的办证审批。今年3月,园区又传来仅用3天就为上市企业办理好审批手续的佳音。而且全面实行全程代办制、并联审批制等行政审批改革,开通“绿色通道”,真正做到“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还大力推进网上公开、审批等,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5月,浏阳经开区财税服务中心暨办税服务大厅正式揭牌成立,浏阳经开区因此成为湖南省第一家推行“国地财”合署办公的园区。目前,为企业减负的努力已渗透到企业生产、办事等成本的各个环节,标志着浏阳经开区在全力打造全市“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业环境最优、体制机制最活、投资成本最少”的“五最园区”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良好的发展环境,优越的扶持政策,让园区在招引新兴产业项目、助推园区转型升级上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一大批优质的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往浏阳经开区转移、集聚,招商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在逐步全面提高。

    近三年来,浏阳经开区坚持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提升对外开放程度为突破,以扶持企业创新创业为目标,推动园区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健康食品形成相当规模的产业集群,并向节能环保、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浏阳经开区已成为了全国医药企业最集中、制药生产线最多的开发区之一,以及湖南省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的核心增长极。

    生产全球近50%高端智能手机玻璃面板的蓝思科技于2008年落户浏阳经开区,短短几年,迅速成为国际名企,连续5年成为全省加工进出口贸易最大的企业。2015年上市后,公司产值和税收分别突破413亿元、13亿元。今年,蓝思科技再追加投资108亿元建设园区目前为止最大产业项目——3D面板及精密设备生产基地,创下浏阳经开区建区以来单个产业项目过百亿元的纪录。

    作为全国药用辅料行业“沃尔玛”的尔康制药在浏阳经开区投资2家工厂并实现上市的情况下,于2014年追加投资58亿元建设世界领先、全球唯一的淀粉胶囊产业园,该项目一期300亿粒淀粉胶囊生产线仅用半年实现投入产出,创造了长沙工业建设历史上的新速度。同时,尔康制药还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投资、并购了尔康(柬埔寨)等17个子公司,业务遍布全国及东南亚、欧美多国。

    据统计,近两年浏阳经开区产业项目的平均投资强度超过500万元/亩。2015年,共签约产业项目18个,合同引资178亿元,其中50亿元、3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各2个。其中,投资55亿元的欧智通项目实现去年9月一期开工、今年底试生产,将建成一个含无线网络产品、平板电脑等为主的研发生产基地。

    2016年1-11月,园区共签约产业项目24个,合同引资246亿元,其中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3个。其中,投资52亿元的蓝思智能机器人项目有部分生产线不到半年就实现量产;投资56亿元的蓝思3D面板、投资52亿元的百草堂大健康产业园项目将于年底前启动施工。

    新布局的智能机器人、3D曲面玻璃、大健康产业园等生产项目,不仅是企业争相发力创新改革、抢占未来市场的“利器”,也成为了浏阳经开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坚力量,为浏阳经开区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埋下伏笔。

    今年1到11月,浏阳经开区实现工业总产值931.0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规模工业产值实现914.8亿元,同比增长16.9%。预计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2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工业总产值990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15%。

 

    “补”城市化   实现宜业宜居

    浏阳经开区是我省唯一一个没有母城依托的开发区,随着步入由产业园区向产城融合迈进的关键时期,园区的决策者意识到,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必须补齐城市发展的短板,打造“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构建“别人愿意来、自己愿意住、留得住乡愁”的新型工业化城市。

    近三年来,浏阳经开区按照加强加快园镇融合、产城一体化、农民市民化的城市发展思路,正着力引进建设一批名校、名院、名楼、名园、名店、名盘,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增强承载辐射能力,努力打造一个以浏阳经开区为核心、全国新型城镇化的典范——“金阳新城”。

    2015年,浏阳经开区的幸福泉公园、长途汽车站、公共自行车等城市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其中投资3.6亿元与湖南排名第一的中学——长郡中学合办的长郡浏阳实验学校在一年内建成开学;投资3.5亿元建设的金阳文化艺术中心每月都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文化盛宴。还推出“创业就业人员就地城市化”政策,对在园区落户的创业就业人员实施购房补贴、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学费全免等政策,并通过健全医疗保障、完善社保体系、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等,使园区居民的社会化服务配套水平达到或超过城市居民。

    2016年,金阳大道一期实现通车,加上正在建设的金阳大道二期、健康大道北延线等城市主干道,预计明年将实现南北园、园区到长沙的畅通无阻。目前,粤港城、嘉利新世界等大型城市综合体也相继投入使用,吸引了步步高、中影国际、通程广场等知名商业入驻。而且园区还在积极引进各种高端服务业,比如入驻长沙e中心的长安保险湖南总部及呼叫中心,预计建成后年纳税将超过1亿元。如今,一座“践行新发展理念、堪称现代化城市典范”的升级版工业新城已经初现雏形。

    我省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几乎都是基层政府和众多企业合力创新改革的结果。而浏阳经开区这场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既是对园区坚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力促双赢的升华,也是为园区在“十三五”期间奋力打造“两千亿”级现代化工业新城所注入的腾飞“燃料”。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济新常态下走在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列的浏阳经开区,一定会为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和湖南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建成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提供强大支撑,作出卓越贡献。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责任编辑:章文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