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十大新闻

发布日期:2012-01-30作者:

1、经济总量和财政税收实现50%以上增长,15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1年,园区坚持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双核心”战略,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和高点起步。经济总量252亿元,财政税收8.33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且税收结构优质,工业企业创税占整个税收比重的76%。15家企业税收过千万元。其中蓝思科技税收过两亿元,尔康制药、威尔曼制药两家企业过6000万元。 2、进出口总额占长沙市地区56%,蓝思科技超三一重工跃居全省第一,外向型园区影响扩大。      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依托优势,突出重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有效促进了产业优化升级。2011年园区进出口总额占长沙市地区56%、湖南省的20%,且蓝思科技进出口总额超三一重工跃居全省第一,极大地提高了园区在长沙市和全省的地位,外向型园区影响进一步扩大。 3、两家企业上市,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获丰硕成果,全省领先。      园区企业的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永清环保、尔康制药分别于3月8日和9月27日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园区成长企业自主上市的重大突破,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获得丰硕成果,大大领先全省其他地区。 4、外资强势进入,两家外资企业投产,一家跨国制药企业落户,增强软实力。      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大企业兼并重组和产业链招商为突破口,全年新引进工业企业28家,两家外资企业介面光电(台湾)和赛法特(加拿大)投产,一家跨国制药企业西班牙水晶公司落户,建设国内最大甾体激素生产基地。 5、5大房产项目促推园区城市配套,园区地产、房产逆市上扬,空前繁荣。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城市化水平和配套建设进一步提高。宜泰山水名城、东润万象城、源昌中央财富广场等5大房产项目陆续开建,园区地产、房产逆市上扬,促推园区配套完善,公用设施提升。 6、3大产业基金筹建,企业融资首创省级增信平台。      园区尝试金融创新,纳新、潇湘、渤海3大产业基金筹建,并获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园区,企业融资首创省级增信平台,以抱团增信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7、获国家新药孵化基地,实现生物医药抢占“十二五”制高点。      2011年园区获批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实现生物医药抢占“十二五”制高点。与天津华生论坛合作,承办了第6届华生(长沙)生物论坛,扩大了园区在全国生物产业界的知名度。率先在湖南创建“两型示范园区”,并被作为全省节能减排、低碳化产业和服务集约化的两型园区典型。 8、多种模式成功促推三大文化建设项目,填补园区医药文化空白。      管委会投资建设的医药科技文化馆,公众捐资建设的药王庙、市场化运作建设的药膳养生城,成为园区文化建设三大亮点,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并成为园区建设投资多元化的典范。 9、2大医药平台投入使用,留学生创业园荣获国家级。      湖南实验动物中心和药品安全评价中心两大医药平台投入使用,留学生创业园获评国家级,搭建了国际一流标准的新药发现筛选服务平台。吸引了以张二利、吴俊军、刘晓忠为首的国家“千人计划”、省“百人计划”、长沙市“313计划”专家为首的3个海外高端团队的6名外籍专家的入驻,大大提升了园区的专业化水准和在业内的影响力。 10、水电建设大扩容,基础建设跟上发展步伐。      水电建设大扩容,新建永安至蓝思22万伏线,建设污水厂三期、水厂三期,日供水将达到8万吨。基础建设跟上园区经济发展步伐。

信息来源:宣传办 责任编辑:寻苗苗
分享到: